创新向未来看上海智造“未来健康”产业新图景
创新向未来,看上海智造“未来健康”产业新图景2023-10-21 16:26:32
新华网上海10月21日电(记者龚雯、王默玲)10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举办。时逢上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30年,在近40场同期活动中,一场瞄准“未来健康”,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、上海市长宁区政府、上海市美丽健康产业协会共同举办的论坛备受关注。
如何加快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健康,围绕前沿科学、成果转化、政策保障等,与会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们开启了一场“头脑风暴”,为我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。
原卫生部副部长、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在论坛上表示,保障人民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,生物医药产业既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石,也是驱动医疗科技创新的关键。未来健康作为上海五大未来产业之一,将有力支撑起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。
2022年,《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》提到,目标到2030年,在未来健康、未来智能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、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,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。其中,关于“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”提到了脑机接口、生物安全、合成生物、基因和细胞治疗四个方向。
今年10月,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匈牙利和美国的两位科学家,以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(mRNA)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。这不仅再次点燃了市场对生物医药的高度关注和投资热情,也体现了上海对于重大领域的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布局。
今年9月份发布的《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提到,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重要“新赛道”,并提出四项12条重大任务,包括开展基础研究前瞻布局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等。
“当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面临着转型重塑,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凭借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长远的创新潜力,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。”邵明立说,要把提高生物医药质量、确保安全有效可及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作为发展目标。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18年组建至今,共批准了136款创新药上市。其中,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非常活跃。2019年以来,上海1类创新药累计获批17个,约占全国1/4;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注册获批23项,约占全国1/6。
经过30年发展,上海生物医药从总产值不足50亿元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、总规模近9000亿元。目前,国际前20位的药械企业中有80%将中国区或研发生产总部设在上海,全国前20家企业有16家在上海布局,一个“热带雨林”般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成型。
上海市长宁区委副书记、区长侯继军表示,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,发展潜力巨大。2020年长宁区将其纳入区域3+3重点产业体系,通过出台产业扶持政策、成立产业联盟、参与设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、举办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等举措,推动长宁区生命健康产业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。
“今年前三季度,产业综合税收同比增长了19.38%,同时区域内也集聚了丹纳赫、贝泰妮、联影医疗等一批企业,落地了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大虹桥服务站、上海市美丽健康产业协会等一批功能性平台,打造了“生命元山”等一批载体项目,产业能级和标识度不断提高。”侯继军说。
下一步,长宁区将围绕加快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,以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,把握行业热点,找准细分领域,持续完善政策服务体系,深化产学研用结合,加快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,努力为上海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,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赋能下,为医工融合带来了更多合作的空间和潜力。
从医30多年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、教授王乐今还有另一个身份,就是超目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创始人。创业故事的背后是为了攻克先天性眼球震颤这个被称为眼科“不治之症”的世界难题,作为临床医生,他见过太多患者的心酸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从19年前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到今年2月份首次植入患者眼内改善视力,“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”这一从临床问题导向出发并实现成果转化的新技术,将有望惠及更多患者。
“未来,我们还要继续大胆创新、加大合作、充分验证,瞄准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,减轻患者的痛苦,提升健康获得感。”王乐今说。
医工融合下,一个个新技术、新产品正加速走近百姓健康。上海十院联合锐翌生物主导的“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”项目,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。“我们开发了肠道菌群跨平台整合技术,创建18种疾病菌群特征数据库,发现慢病特征性细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;同时,揭示多种典型疑难慢性病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,率先创建粪菌移植技术体系及标准,助力病种差异化治疗。”锐翌生物董事长秦楠说。
据秦楠介绍,基于大样本量实验数据分析模型,公司自主研发的结直肠癌早期无创检测产品,还能帮助肠癌早期患者抓住临床干预的“黄金”窗口期。今年,锐翌生物参展了第75届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暨临床实验医学博览会,与不同国家的产品同台竞技、与各方专家交流前沿技术,进一步深耕肿瘤早检领域,加速推动更多高发癌种早筛技术及产品走向全球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樊瑜波在论坛上提到,我国医疗装备及器械行业人才供给总体呈现“多宽新低缺”的特点,即企业总数多、种类多、细分多;学科涉及面宽;技术种类日新月异;源头创新能力低;人才培养缺、行业人才缺、平台布局缺,未来通过进一步加强医工交叉融合,将不断增强国家高端医疗器械与装备的科技力量。(完)
本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新华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新华社上海分社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新闻热线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